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情连京族筑团结 爱撒边疆守国安 ——同心同行志愿服务团队赴东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梁晓娴 冯玉婷 黄丹奕 摄影:梁晓娴 冯玉婷 黄丹奕  2024年07月18日 21:24  点击:[]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周年,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同心同行志愿服务队深入广西边境地区——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实践活动,增进了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

体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哈节也称“唱哈节”,是京族传统节日和京族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是京族欢乐、美好、幸福生活的缩影,更是他们抒发情感、结交朋友、憧憬未来的重要表达方式。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此次三下乡实践团队恰逢遇到当地举办京族哈节,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与,各族群众欢聚边疆。今年万尾村的哈节共持续两周。活动期间,万尾村的哈亭每天会举办几场主题不同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现出京族璀璨的文化历史。

彩旗飘扬、锣鼓喧天。714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京族哈节开幕式在万尾村的哈亭举行。庆典内容主要为民俗活动和京族文化展演,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活动组成。活动现场洋溢着欢乐的氛围,身着颜色艳丽传统服饰的哈哥哈妹,哈哥身穿绣有精美图案的长衫,哈妹则佩戴华丽的头饰,身着飘逸的彩色长裙,手持小彩旗。当地独具特色的高跷捕鱼以及独弦琴演奏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视觉冲击和听觉盛宴。

当天下午,同心同行志愿服务队队员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京族博物馆。京族博物馆不仅是了解京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我们了解京族群众日常生活的缩影。博物馆内陈列的每一件展品仿佛都在像我们诉说着京族人民的智慧和历史。通过丰富的展览,我们学习京族的起源、形成、发展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变迁和挑战。值得一提的是独弦琴展区。独弦琴作为京族的传统乐器,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独弦琴非遗传承人现场演奏独玄琴,那悠扬的琴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此次实地走访,同学们收集到了许多京族文化的资料,深入了解京族的饮食文化、赶海文化和服饰文化,为后续的研究和文化推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

1 志愿者参观京族高跷捕鱼


2 京族长寿老人图

华灯初上,同日晚上,一场精彩纷呈的京族文化汇演在东兴金滩民族大舞台开展,舞台下座无虚席,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晚会的出场节目是由京族小伙们组建的乐队,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开场曲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紧接着哈哥哈妹们身穿绚丽的京族服饰,伴着京族歌曲,踏着轻快的节奏,翩翩起舞。舞者们将京族特色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用曼妙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声,向游客展示了京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和对生活的热爱,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族文化,促进了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赢得了人们热烈持久的掌声!各族人民通过同庆哈节活动增进彼此间的情谊,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

3 京哈节晚会现场


共建美丽乡村,保护海洋生态

万尾村面靠大海,附近有京岛风景名胜区、屏峰雨林公园、万尾金滩等景点,旅游业成了当地村民的“金饭碗”。715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东兴金滩海边开展海滩清洁活动,为建设美丽、清洁、和谐的海洋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同学们的身影遍布在金滩的各个地方,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一会装满海滩垃圾的袋子便鼓起来,海滩变得干净许多。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前来感受边境民族风情的游客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守护好村民的美丽家园,让一代又一代万尾村人走上乡村振兴新路子。

4 净滩活动


做边境线上的“守护者”

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升旗不仅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重要方式,还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身处祖国边境,716日上午630,团队在东兴市京族学校的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教育引导同学们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一抹冉冉升起的中国红,代表着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共同托举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5 志愿团队在京族学校升国旗


暖心绘彩墙,助力教育梦

“三下乡”期间,团队来到东兴市京族学校小学部,把精心设计并制作的民族团结、心理健康、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宣传栏。作为留给边境学校的一份“礼物”,团队成员还对校园文化墙面进行绘画装饰,进一步突出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志愿者化身暖心小画师,五颜六色的画笔在墙壁上留下多彩的图片,为这所京族小学增添新光彩,一幅幅主题鲜明的绘画创作连通了东兴市京族学校与广西民族大学学子们的心。




6 志愿者们认真绘制墙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精神

独弦琴是京族的特色乐器,仅凭一根弦,搭配挑棒、共弦葫芦,在演奏者手中便能弹奏出动人的乐声,但也正是因为这极简的构造,也让其学习难度增加。志愿者联系到独弦琴传承人、京族博物馆的馆长赵霞,采访中赵馆长坦言,独弦琴也曾一度陷入失传危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京族独弦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馆长团队抓住了网络短视频的发展风口,将京族独弦琴演奏视频上传至网络,不仅传播弘扬了独弦琴文化,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为独弦琴的教学提供了经费支持。“从原来寥寥可数,到现在有上百号人能同时演奏独弦琴。”赵馆长骄傲地向志愿者们说着她们这么多年来坚持初心,让中国民族乐器大放异彩。这其中也离不开对独弦琴的创新和升级。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民族乐器也与时俱进,乐器的材质等得到优化和改良。此外,除了独弦琴的传统曲谱,还主动吸收现代流行乐曲元素,收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喜欢。



7 京族博物馆馆长接受采访

8 京族博物馆馆长学生唐佳葭在演奏独弦琴(图源网络)

当问及独弦琴是否对民族团结有促进作用时,赵馆长骄傲地介绍起坐在她旁边专程从中国台湾前来求学的学生。赵馆长提到,这些年有越来越多不同民族的朋友自发前来学习独弦琴。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同地区、民族的朋友们因独弦琴相聚一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各民族文化在独弦琴舞台上再次水乳交融,共同演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

9 来自中国台湾的求学者


从体验哈节到深入学习京族文化,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到各民族互融互鉴的好朋友,短短四天的暑期“三下乡”志愿活动无法记录下对京族人民的喜爱之情。相信在今后会有更多的中华儿女投身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同心同行志愿服务队也不会止步于此,他们将接续努力,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谱写民族团结之歌。






一审:王卓 二审:侠牧 三审:张进清

一校:王卓 二校:侠牧 三校:张进清






上一条:我为学生办实事 ——教科院党员教师暖心行动,助力新生启新程 下一条:服务彰显担当,筑牢青春信仰

关闭